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我市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走出“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 【字体:

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战场,以晋中国家农高区为现代农业建设核心引领平台,推动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国省市县四级全覆盖,农业产业从“单打独斗”向“园区集聚”转变;

围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龙头标杆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亮点纷呈,农业企业由单一的生产销售向多元化产业转变;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培育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功能逐步由“供应”向“服务”转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我市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聚集资源要素,推动政策落实,强化项目支撑,加强示范引导,推动农业农村与信息、旅游、文化、康养、餐饮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合作社+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强化利益联结、“田间市场+电商”搭建融合平台、“农业+文化+旅游”拓展农业功能等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奏响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田园欢歌。

壮龙头 引领产业集群化

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力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我市抢抓全省“市场主体建设年”机遇,去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4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6个,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6个、家庭农场47个。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26个、省级以上102个、国家级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726个,家庭农场4900个,涌现出晋中青年农民联合会发展南果北种、鱼菜共生等先进典型,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一个龙头带动一个集群:以推广平遥牛肉特色专业镇为抓手,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平遥牛肉产业园”,以及2万吨牛肉生产线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引领带动饲草种植—种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分割—精深加工—牛肉超市—牛肉博物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形成肉牛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平遥县龙海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农户+基地+公司+技术+贮藏物流+加工+销售”模式发展肉鸡产业,实行“三提供、五免费、一保证”服务,即: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免费技术咨询、上门服务防疫治病、送鸡苗、送饲料、运输成品鸡,保证按保护价回收成品鸡,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让农民利益最大化,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机融合。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通过与山西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所技术合作,建立人才培育孵化基地和新技术、新品种创新基地,形成集科技研发、职业培训、观光旅游、加工储藏和成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综合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民使用新技术、新品种增收致富。还有寿阳县金穗专业合作社“双层托管、一地三收”,平遥县左家堡村“农户土地入股、集体规模经营”等农业生产托管“晋中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搭平台 直播闯出新天地

走进祁县城赵镇修善村的乡村e镇直播大厅,网红“段村长”正在拍摄制作抖音视频,他的账号中每个小视频都透着接地气的热乎劲儿。“乡村戏韵”主播张晓霞唱着中路梆子,以戏曲表演的形式推介祁县特产和风土人情。主播罗树清正在直播间发红包、放福袋,吸引更多人关注祁县农特产品。“我们依托乡村e镇建设,积极统筹祁县各类农产品,以‘产业+电商+配套’的融合模式,在线上销售祁县玻璃器皿、城赵剪纸作品、祁县酥梨、红薯、番茄酱等,基本形成包含直播、设计、制造、包装、发运、售后等服务在内的电商体系,推动更多特色产品走向更大市场,为祁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平台。”修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续斌向记者介绍。目前,该村的电商团队共有20余人,这个电商平台能为10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健全完善的寄递物流网络,能为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最优配送方式,保证各类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目的地。

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市加快推进乡村e镇项目,搭建农产品电商直播平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直观便利的全品类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推介和培育出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产品质量优的晋中特优农产品品牌,积极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

让特色农产品借网“出圈”,让“电商快车”跑出加速度,离不开畅通的寄递物流体系。近年来,我市健全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加强冷库、低温配送处理中心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销衔接更为紧密、供应链更为牢固的现代流通新格局,为农产品线上销售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打造“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面朝屏幕背朝云”的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兴业态 走出融合新路径

当前,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成为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体现。我市持续在“三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丰富“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内涵,做足乡情乡韵乡愁文章,推动国家级传统村与乡村旅游重点村镇、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串联成线,推出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四季乡村旅游线路,努力走出以农推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新路径。

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建村已有1500多年历史,拥有40余处明清古民居,是晋商古道必经之地。如今,这片土地上不仅长出了优质蔬菜,还“长”出了传统小作坊、民俗美食街、古村客栈等现代范儿的新产业。这些都得益于下洲村坚持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两条腿走路”。

近年来,该村通过引企入村、引技入村、引资入村,与山东省寿光县彩椒种植大户联合成立晋中大地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建成325亩彩椒拱棚示范园区,解决了16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采用“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模式积极争取扶持资金960万元建设彩椒拱棚100个,其中村集体经营50个,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经营30个,另外20个由无劳动能力农户用土地入股、享受分红收益,“户均1个棚”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乘着乡村旅游热的东风,该村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古村落建筑的特色优势,用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旅游重点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多个名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艾商文化和乡村旅游的结合体。2019年,随着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宗艾镇——吃亏是福》的播出,下洲村成了人们寻觅乡愁的热门去处。村“两委”借势发力,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资金,组建古夏州文化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模式,修缮2处艾商文化古民居,新建1家古村客栈,打造1条民俗特色美食街,发展3个民宿、农家乐和5个传统小作坊,引进1个画馆建立写生基地,文旅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年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万元,广大村民也收获了真金白银。

一业兴带来百业兴。我市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奋力走出“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